月经发黑量少什么原因
月经发黑量少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贫血、子宫内膜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经血颜色暗红或发黑、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等症状。
1、内分泌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或肥胖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雌激素不足会使子宫内膜增生不良,导致月经量少且颜色深。建议调整作息并适当补充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
2、宫腔粘连
人工流产、刮宫术后或盆腔感染可能引发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无法正常增生脱落。患者常伴有周期性腹痛,需通过宫腔镜分离粘连,术后使用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
3、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会导致卵泡发育障碍,表现为月经稀发、经量少且质地黏稠。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改善代谢异常。
4、贫血
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时,机体优先保障重要器官供血,子宫血流减少会导致经血氧化变黑。建议检测血常规,轻度贫血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重度需静脉补铁。
5、子宫内膜损伤
反复宫腔操作或结核性子宫内膜炎会造成内膜永久性损伤,经血生成减少。超声检查可见内膜线薄且不连续,需联合使用雌二醇凝胶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内膜血流。
日常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经期禁食生冷辛辣食物,适量饮用红糖姜茶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若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周期或伴随严重痛经,需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