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症状这怎么看
佝偻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骨骼畸形、肌肉无力、生长迟缓等。佝偻病通常由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异常、遗传因素、慢性肾脏疾病、长期抗癫痫药物使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调整饮食、增加日照、药物治疗、手术矫正等方式改善。
1、骨骼畸形
佝偻病患儿可能出现方颅、鸡胸、肋骨串珠、O型腿或X型腿等骨骼畸形。这些症状与骨骼矿化不足有关,通常伴随骨痛和易骨折。轻度畸形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滴剂、碳酸钙颗粒等药物改善,严重者需穿戴支具或手术矫正。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骨骼发育情况,避免过早负重行走。
2、肌肉无力
患儿常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行走不稳、易跌倒等症状,与低血磷导致的肌力下降有关。可能伴随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等神经肌肉症状。除补充维生素D软胶囊外,可配合康复训练增强肌力。家长需为患儿创造安全活动环境,防止跌倒损伤。
3、生长迟缓
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是常见表现,与骨骼生长板发育障碍相关。可能伴随出牙延迟、囟门闭合晚等症状。需使用维生素D注射剂配合高钙高磷饮食,保证每日1-2小时日照。家长应定期测量并记录生长曲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神经兴奋性增高
部分患儿会出现夜间哭闹、多汗、枕秃等神经症状,与低钙血症引起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严重者可发生手足搐搦或喉痉挛。需紧急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后续长期口服维生素D咀嚼片维持治疗。
5、其他系统症状
可能伴随贫血、肝脾肿大、免疫力低下等全身表现,与营养代谢紊乱有关。需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如慢性腹泻。对于抗癫痫药物诱发的佝偻病,需调整用药方案并增加维生素D摄入。
预防佝偻病需保证婴幼儿每日400-800IU维生素D补充,母乳喂养儿更需重视。6个月后及时添加含钙丰富的辅食如奶酪、豆腐等。鼓励每日户外活动,夏季避开正午强光照射。定期儿童保健检查,发现肋骨外翻等早期体征应及时干预。已确诊患儿需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骨骼畸形进展为不可逆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