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如何形成

传染科编辑 医心科普
0次浏览

关键词: #弓形虫病 #弓形虫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受污染肉类、接触猫粪便或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弓形虫病的形成与宿主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及寄生虫增殖过程密切相关,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出现严重症状。

1、食用污染肉类

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猪牛羊肉是主要感染途径。包囊在胃液中释放速殖子,穿透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建议彻底加热肉类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处理生肉后需彻底清洁厨具和双手。

2、接触猫科动物粪便

猫是弓形虫终末宿主,其粪便中的卵囊可污染土壤、水源或蔬菜。卵囊在外界存活数月仍具传染性,园艺活动或清理猫砂盆时可能经手-口途径感染。孕妇应避免处理猫砂,儿童玩耍后需及时洗手。

3、母婴垂直传播

妊娠期初次感染可导致胎盘穿透,引发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弓形虫病。新生儿可能出现脑积水、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后遗症。孕前筛查弓形虫抗体,孕期避免高风险暴露是重要预防措施。

4、器官移植或输血

接受含有弓形虫包囊的器官或血液制品可导致医源性感染。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加速寄生虫扩散,可能引发脑炎或肺炎。供体需进行血清学筛查,受体应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

5、免疫功能缺陷

艾滋病或肿瘤患者等免疫抑制人群感染后,速殖子可在大脑、视网膜等部位快速增殖,导致坏死性脑炎或视网膜炎。此类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视力模糊时应及时检测弓形虫DNA。

预防弓形虫病需落实饮食卫生规范,肉类烹调须彻底熟透,蔬菜水果充分洗净。接触土壤或宠物后规范洗手,孕妇应避免接触猫砂盆。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定期检测弓形虫抗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需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根据临床类型选用乙胺嘧啶片、磺胺嘧啶片或螺旋霉素片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