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不提倡服他汀
目前不提倡常规服用他汀类药物主要与过度用药风险、个体化治疗需求增加以及新型降脂策略的推广有关。他汀类药物适用于特定人群,需严格评估心血管风险后使用。
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治疗的基石药物,在过去曾被广泛推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部分低风险人群长期服用他汀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包括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和血糖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现代医学更强调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手段,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非药物方式改善血脂水平。对于中低风险人群,医生会优先建议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再根据血脂变化决定是否启动药物治疗。同时,新型降脂药物如PCSK9抑制剂的出现,为不能耐受他汀或需要更强效降脂的患者提供了替代方案。
部分特殊人群使用他汀需要特别谨慎。高龄患者因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易出现不良反应。育龄期女性若无明确适应症,一般不推荐长期服用他汀。儿童青少年除非存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特殊情况,否则不主张使用他汀类药物。现有指南强调要对患者进行精准风险评估,仅对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超过7.5%的中高风险人群推荐他汀治疗。临床实践中还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如与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联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对于血脂异常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血脂指标,优先通过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等方式改善代谢状况。若3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超过目标值,再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已服用他汀的患者不应擅自停药,需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