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竭如何引起的
右心衰竭主要由肺动脉高压、慢性肺部疾病、心肌病变、心脏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下肢水肿等症状。
1、肺动脉高压
长期肺动脉压力升高会增加右心室负荷,导致心肌肥厚和扩张。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等,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遵医嘱使用波生坦片、安立生坦片等靶向药物。
2、慢性肺部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引起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加重右心后负荷。典型症状包括咳痰、发绀,需通过氧疗改善缺氧,配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
3、心肌病变
右心室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直接损伤心肌收缩功能,可能伴心律失常。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呋塞米片减轻水肿,必要时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4、心脏瓣膜病
三尖瓣关闭不全或肺动脉瓣狭窄导致血液反流,右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听诊可闻及杂音,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术,术后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
5、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等畸形造成右向左分流,患儿多有杵状指。早期手术矫治是关键,术后需长期随访,避免剧烈运动。
右心衰竭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500毫升,采用低盐饮食并分次少量进食。适当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注意观察尿量及水肿程度,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腹胀加剧,须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床边踝泵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劳累诱发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