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的风险有哪些
拔智齿的风险主要有出血、感染、神经损伤、干槽症和邻牙损伤。智齿拔除是常见的口腔手术,术前需评估牙齿位置及患者健康状况。
1、出血
术后创面渗血属于正常现象,但凝血功能异常或术中血管损伤可能导致持续性出血。建议术后咬紧纱布30分钟,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剧烈运动。若出血超过12小时或伴随肿胀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
2、感染
口腔细菌可能通过创口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化脓或发热。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风险较高。术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保持口腔清洁。
3、神经损伤
下颌智齿靠近下牙槽神经,拔除时可能造成暂时性麻木,通常3-6个月恢复。术前影像学检查能降低风险,若出现长期感觉异常需进行神经修复治疗。
4、干槽症
拔牙后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引发剧烈疼痛和异味,多发生于术后3-5天。吸烟、口服避孕药等因素会增加概率,需清创后填塞碘仿纱条促进愈合。
5、邻牙损伤
阻生智齿可能压迫邻牙牙根,拔除过程中偶发器械滑脱或牙根断裂。术前CT评估可减少此类风险,若发生损伤需进行牙体修复或根管治疗。
术后建议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如粥类、酸奶,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帮助清洁;恢复期间禁止吸烟饮酒,减少剧烈活动;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异常分泌物,应立即联系医生。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愈合情况,多数并发症通过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