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灌肠注意事项有什么
痔疮灌肠需注意操作规范、药物选择和灌肠液温度控制等事项。灌肠可能影响痔疮病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灌肠操作前需确认痔疮类型和严重程度。血栓性外痔或急性炎症期患者应避免灌肠,以免加重出血或疼痛。灌肠液温度应维持在37-40摄氏度,温度过高可能损伤肠黏膜,温度过低易引发肠痉挛。灌肠压力需控制在安全范围,使用专用灌肠袋时高度不超过60厘米,避免压力过大导致痔核脱出或破裂。灌肠液成分应避免刺激性物质,生理盐水或温水较适宜,禁用强酸强碱溶液。操作后需观察是否有肛门坠胀、出血加重等情况,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灌肠后应保持肛门清洁干燥,使用温水清洗避免摩擦。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减少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提肛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若痔疮伴随感染或嵌顿,需配合使用痔疮栓剂如复方角菜酸酯栓、化痔栓等,或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灌肠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根据痔疮恢复情况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