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血了怎么办
耳朵流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清洁消毒、避免进水、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处理。耳朵流血可能由外伤、中耳炎、鼓膜穿孔、外耳道损伤、肿瘤等因素引起。
1、压迫止血
用干净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出血部位5-10分钟,避免用力过猛损伤耳道。若出血量较大或持续不止,需立即就医。
2、清洁消毒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血迹,禁止掏挖耳道深处。合并感染时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
3、避免进水
止血后72小时内禁止游泳、洗头时需用防水耳塞,洗澡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进水可能导致继发感染或延缓伤口愈合。
4、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真菌感染需用氟康唑胶囊。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5、手术修复
对于外伤性鼓膜穿孔超过2毫米、听骨链损伤或血管性肿瘤等情况,需行鼓室成形术、颞骨切除术等显微外科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
日常应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乘坐飞机或潜水时注意压力平衡,感冒期间不要用力擤鼻涕。若出现听力下降、眩晕、持续耳鸣等症状,或出血反复发作,须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完善耳内镜、CT等检查。恢复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