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失调是什么意思
月经失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出现异常变化,可能由内分泌紊乱、器质性疾病或心理因素等引起。
1、内分泌紊乱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是常见原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导致月经稀发甚至闭经,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也可能引发周期紊乱。这类情况需通过激素六项检查确诊,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黄体酮胶囊、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2、器质性疾病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占位性病变可导致经量增多,宫腔粘连则可能表现为经量骤减。超声检查能明确诊断,黏膜下肌瘤需行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可考虑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
3、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或压力过大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表现为月经推迟或停经。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放松训练可改善症状,严重者可短期服用谷维素片辅助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4、体重异常
过度减肥导致体脂率低于17%时, leptin水平下降会影响促性腺激素分泌,出现继发性闭经。需逐步增加体重至BMI≥18.5,配合营养补充如琥珀酸亚铁片预防贫血。
5、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片可能引发泌乳素升高型闭经,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片使用后常见撤退性出血异常。这类情况通常停药3-6个月后可自行恢复,必要时需进行药物替代治疗。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建议记录基础体温和月经周期变化,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或盆浴。若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月经紊乱,或伴随严重痛经、异常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进行超声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可根据病因选择药物调理、手术治疗或心理干预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