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来血块是怎么回事
月经中出现血块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也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有关。月经血块通常由激素波动、经血排出速度、子宫收缩异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激素波动
月经周期中孕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加速,部分未完全纤维蛋白溶解的经血可能凝结成小块。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经量较多的第2-3天,血块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且无特殊气味。保持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缓解。
2、经血滞留
久坐或长期卧床会使经血在阴道内滞留时间延长,血红蛋白氧化后形成暗红色血块。改变体位或轻度活动后血块可自然排出。建议每2小时起身活动,睡眠时采用侧卧位。
3、子宫收缩异常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子宫痉挛性收缩,使剥脱的子宫内膜大块排出。常伴随下腹绞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元胡止痛滴丸等药物缓解。
4、子宫肌瘤
肌壁间肌瘤可能改变宫腔形态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出现大量暗紫色血块,可能伴有经期延长。超声检查可确诊,较小肌瘤可服用桂枝茯苓胶囊配合米非司酮片治疗。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会导致经血黏稠度增加,排出巧克力样血块,多伴随进行性痛经。腹腔镜检查是金标准,药物治疗常用地诺孕素片联合散结镇痛胶囊。
经期应注意避免生冷饮食,每日饮用1500毫升温水,适量食用猪肝、菠菜等含铁食物。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游泳或盆浴。若血块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伴随严重贫血症状,建议进行妇科超声及激素六项检查。记录月经周期变化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