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测的方法
骨密度检测方法主要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骨密度检测、外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量磁共振成像等。
1、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临床最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通过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穿透骨骼后计算吸收量,可精确测量腰椎、股骨近端等部位的骨密度。该方法辐射量较低,扫描时间短,结果稳定可靠,适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孕妇禁用。
2、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椎体松质骨的真实体积密度,不受骨质增生影响,对早期骨质疏松敏感度高。但辐射剂量较大,成本较高,多用于科研或特殊病例评估。检查时需保持静止,避免金属伪影干扰图像。
3、超声骨密度检测
超声骨密度检测通过跟骨或胫骨等部位测量声波传导速度,无辐射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儿童、孕妇筛查及社区普查。结果易受软组织厚度、探头压力等因素影响,不能作为诊断金标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外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外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采用小型设备检测前臂或足跟骨密度,辐射量极低且便于携带,适合基层医院开展骨质疏松筛查。因测量部位骨代谢较慢,对治疗反应监测的敏感性低于中轴骨检测。
5、定量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共振成像通过分析骨髓脂肪含量间接评估骨密度,无电离辐射,可同时观察骨髓微环境变化。目前主要用于科研领域,设备要求高且检查时间长,尚未成为常规临床检测手段。
骨密度检测后应根据结果调整生活方式,保证每日钙摄入量800-1200毫克,维生素D补充400-800国际单位,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及碳酸饮料,定期复查骨密度。若确诊骨质疏松需遵医嘱用药,预防跌倒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