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脱水是什么症状
上吐下泻脱水是急性胃肠炎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泻及体液大量丢失。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严重时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1、呕吐腹泻
早期表现为突发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后出现水样腹泻,每日可达10次以上。胃肠黏膜受刺激后蠕动加快,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轻度脱水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
2、体液丢失
大量呕吐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出现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等脱水体征。尿量减少且颜色加深,婴幼儿可见前囟凹陷。此时需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3、电解质紊乱
钠、钾等电解质随体液丢失,可能出现肌肉痉挛、乏力或心律失常。血生化检查可见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重度脱水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4、循环障碍
体液丢失超过体重5%时可出现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表现。严重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必要时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
5、意识改变
重度脱水影响脑部供血,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婴幼儿可表现为异常哭闹或反应迟钝,需紧急就医处理。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出现上吐下泻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进食固体食物,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溶液。保持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消耗,注意记录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状、次数。若6小时内无法经口补液或出现意识模糊、无尿等症状,须立即急诊治疗。恢复期饮食宜从米汤、稀粥等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低纤维食物,避免乳制品和刺激性食物至少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