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的症状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发热、烦躁哭闹等。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鼓膜充血、穿孔等症状。
1、耳痛
耳痛是小儿中耳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患儿可能表现为频繁抓挠耳朵或摇头。婴幼儿因无法表达疼痛,常通过哭闹、拒食等方式表现。疼痛在夜间可能加重,与平躺时中耳压力变化有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作时,疼痛多为剧烈刺痛。
2、听力下降
中耳积液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患儿对轻声呼唤反应迟钝,看电视时可能不自觉调高音量。学龄儿童可能主诉耳朵闷堵感。若炎症反复发作,可能造成粘连性中耳炎,导致持续性听力障碍。
3、耳内流脓
鼓膜穿孔后会出现黄色或带血丝的脓性分泌物,此时耳痛可能暂时缓解。分泌物初期较稀薄,后期可能变得黏稠。家长需注意清理外耳道分泌物时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擦拭。
4、发热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常伴随38-39℃发热,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发热多出现在发病初期,若持续超过3天可能提示病情进展。测量体温时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造成意外伤害。
5、烦躁哭闹
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睡眠不安、易激惹、拒绝卧位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可能与中耳压力变化引起的眩晕感有关,家长需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或掏耳工具处理。保持患儿鼻腔通畅有助于缓解咽鼓管阻塞,哺乳期婴儿喂奶时注意保持头部抬高体位。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和发热,但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的药物。恢复期注意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高热惊厥、颈部僵硬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耳内镜和听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