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胃-口传播等途径传染,密切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或餐具也可能导致感染。
1、口-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直接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水杯或亲吻等亲密接触行为。感染者口腔中的细菌可能附着在餐具表面,若未彻底消毒,他人使用后可能被传染。家庭内部成员间传播概率较高,尤其是家长咀嚼食物后喂食婴幼儿的行为风险显著。
2、粪-口传播
感染者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杆菌可能污染水源或食物,通过被污染的生食蔬菜、水果或未煮沸的水进入人体。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易发生此类传播,如使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的农作物,或如厕后未彻底洗手等情况均可能造成传播。
3、胃-口传播
胃镜检查等医疗操作过程中,若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细菌通过胃液残留传播。感染者呕吐物中含有大量活菌,处理呕吐物时若防护不足,可能通过气溶胶或接触污染环境造成传染。
4、母婴垂直传播
母亲通过产道分泌物或哺乳过程可能将细菌传染给新生儿。孕期感染未治疗的母亲,分娩时婴儿接触阴道分泌物,或哺乳时乳头不洁均可成为传播途径。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持续性感染。
5、医源性传播
医疗机构内胃镜、牙科器械等重复使用的设备若灭菌不合格,可能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医护人员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也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细菌。住院患者因免疫力下降,接触污染医疗器械后感染风险增加。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共用餐具,食物充分加热,饮用煮沸的水。家庭成员确诊后应分餐并使用公筷,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出现反复腹痛、腹胀等胃肠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检测,确诊后规范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联合治疗,完成疗程后复查确保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