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什么情况下就不能吃了
蘑菇出现变色、发黏、异味、虫蛀或质地软烂时不能食用,误食变质蘑菇可能导致胃肠炎甚至中毒。新鲜蘑菇应表面干燥、色泽均匀、气味清香、质地紧实。
蘑菇变质时菌盖或菌褶颜色会变深发黑,表面可能渗出黏液并散发酸腐味,菌柄软化易折断。存放过久的蘑菇因水分流失会出现皱缩干瘪,若同时伴有霉斑则绝对不可食用。野生蘑菇若无法确认品种安全性,即使外观正常也应避免食用。部分可食用蘑菇与毒蘑菇形态相似,非专业人士难以辨别,误食后可能出现呕吐、腹泻、幻觉等中毒症状。商业销售的预包装蘑菇若超过保质期或包装胀袋,内部可能已滋生致病菌。
购买蘑菇时应选择正规渠道,检查包装完整性及保质期,冷藏保存不超过3天。烹饪前需彻底清洗并去除根部泥沙,充分加热至菌肉完全变软。出现腹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保留剩余蘑菇样本供检测。日常避免采摘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儿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应减少食用菌类。储存时用纸袋包裹放置冰箱蔬菜格,避免塑料包装袋内凝结水汽加速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