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下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及全身发热等症状。
蜂窝织炎通常由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导致,如外伤、溃疡或昆虫叮咬后未及时消毒。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有灼热感和压痛,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病情进展时红肿范围扩大,中央可能出现水疱或脓液,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若感染扩散至深层组织,可能引发坏死性筋膜炎或败血症。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及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更易发病。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治疗需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严重者需静脉给药。局部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辅助抗感染。形成脓肿时需切开引流,同时需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血糖。日常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破损,下肢水肿者需抬高患肢促进回流。
预防蜂窝织炎需注意皮肤防护,及时处理微小伤口,使用碘伏消毒液清洁创面。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足部皮肤。出现皮肤红肿疼痛时应避免热敷,尽早就医规范治疗。日常加强营养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以增强免疫力,避免长期站立或久坐导致下肢循环不良。若既往有反复发作史,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