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桡骨骨折的治疗
小儿桡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石膏固定、支具固定、克氏针内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等方式治疗。小儿桡骨骨折通常由跌倒摔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后,采用夹板或石膏托进行外固定。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情况。患儿应避免患肢负重活动,家长需监督制动休息。
2、石膏固定
适用于闭合性骨折且复位后稳定性较好者。采用高分子石膏或传统石膏固定4-6周,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上下关节。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运,若出现石膏压迫需及时就医调整。家长应保持石膏干燥清洁。
3、支具固定
适用于部分稳定性骨折的后期固定。可选用可调节式支具,便于逐步恢复关节活动。需配合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每日拆除支具进行被动活动2-3次,每次10-15分钟。家长需协助患儿完成康复训练。
4、克氏针内固定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的移位骨折。通过经皮穿入克氏针维持复位,术后仍需辅以外固定。克氏针一般留置4-6周后拔除。术后需预防针道感染,每日用碘伏消毒针眼。家长应注意观察针眼有无渗液红肿。
5、钢板螺钉内固定
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后采用微型钢板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至骨折愈合,通常需3-6个月。家长需配合医生指导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
骨折愈合期间应保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摄入,每日饮用300-500ml牛奶,适量食用鱼虾、豆制品等富含钙质食物。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水浴、蜡疗等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直至骨折完全愈合,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家长应关注患儿心理状态,通过游戏等方式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建立积极治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