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闭锁不全怎么得
心脏瓣膜闭锁不全可能由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瓣膜畸形、退行性病变或心肌梗死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包括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需通过心脏超声确诊。
1、风湿性心脏病
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瓣膜纤维化增厚,常见二尖瓣受累。患者可能伴随关节疼痛、环形红斑,需长期使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预防复发,急性期可用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2、感染性心内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瓣膜造成穿孔或赘生物形成,多发生于有基础心脏病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Osler结节,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严重时需行瓣膜置换术。
3、先天性瓣膜畸形
胚胎发育异常导致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等结构缺陷,儿童期即可出现心脏杂音。轻症可用盐酸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合并肺动脉高压时需使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
4、退行性病变
老年性钙化使瓣膜弹性丧失,多见于主动脉瓣。患者活动后胸闷明显,可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片缓解症状,重度反流需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5、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闭塞致乳头肌断裂引发急性二尖瓣反流,表现为突发肺水肿。紧急处理需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减轻心脏负荷,后期可能需冠状动脉搭桥联合瓣膜修复。
确诊心脏瓣膜闭锁不全后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但需坚持散步等有氧活动;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病情进展。合并高血压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