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功能衰竭怎么治疗
慢性肝功能衰竭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移植、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通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原因引起。
1、一般治疗
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给予高热量、低蛋白、低脂饮食,限制钠盐摄入。蛋白质摄入量需根据血氨水平调整,避免诱发肝性脑病。每日保证足够热量供给,可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支持。严格禁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2、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可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衰竭,水飞蓟宾胶囊保护肝细胞膜,复方甘草酸苷片减轻肝脏炎症。出现肝性脑病时可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血氨,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改善氨基酸代谢。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但需调整剂量。
3、人工肝支持
血浆置换可暂时替代部分肝脏功能,清除体内毒素。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能选择性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白蛋白结合毒素。生物人工肝装置含有人肝细胞,可提供代谢和合成功能。这些治疗可为肝细胞再生争取时间,或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治疗。
4、肝移植
对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较高的患者,肝移植是根本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尸体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营养状态、感染情况。术后需长期使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并监测肝功能、药物浓度和并发症。
5、并发症管理
腹水患者需限制钠、利尿,顽固性腹水可行腹腔穿刺放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可用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降低门脉压,必要时内镜下止血。肝肾综合征需扩容、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肾灌注。自发性腹膜炎需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根据药敏调整。
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氨等指标。饮食应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劳累、感染、便秘等诱发因素。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自行调整剂量。出现意识改变、呕血、尿量减少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