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高是什么意思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23次浏览

嗜酸性粒细胞高通常指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超过正常值(0.5%-5%),可能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有关。

1、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尘螨或食物过敏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常伴随皮肤瘙痒荨麻疹哮喘发作。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或糠酸莫米松乳膏控制症状。

2、寄生虫感染

蛔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会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出现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确诊后需遵医嘱服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等驱虫药,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3、自身免疫性疾病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疾病可引起持续升高,伴随发热、神经损伤或肺部浸润。需通过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控制病情,定期监测器官功能。

4、血液系统疾病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或骨髓增殖性肿瘤会导致显著升高,可能引发血栓或器官纤维化。需进行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包括干扰素α注射液、伊马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

5、药物反应

青霉素、抗癫痫药等药物可能诱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表现为药疹或内脏损伤。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严重时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炎治疗。

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升高应完善过敏原检测、寄生虫筛查、影像学及骨髓检查。日常需保持环境清洁,避免已知过敏原,增加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促进免疫修复,规律作息并遵医嘱复查血常规。若伴随呼吸困难、持续发热或脏器功能异常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