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需要注意什么
外耳道炎患者需注意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掏耳刺激、及时就医用药、控制过敏因素及调整生活习惯。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反应,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游泳或洗头时建议使用防水耳塞,沐浴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耳周水分。潮湿环境易导致耳道皮肤屏障破坏,增加细菌滋生风险。若已出现渗液,可用无菌棉球轻柔吸附,避免用力擦拭。
2、避免掏耳刺激
禁止使用挖耳勺、棉签等工具清理耳道,此类行为可能造成皮肤破损或耵聍栓塞。正常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过度清理反而会破坏保护性耳垢层。若耳痒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缓解。
3、及时就医用药
急性期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真菌性感染需选用克霉唑乳膏。严重肿胀时可短期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用药前需清洁耳道分泌物,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
4、控制过敏因素
避免接触染发剂、洗发水等化学刺激物,过敏性体质者需排查食物过敏原。耳道湿疹患者可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控制全身过敏反应。
5、调整生活习惯
发作期减少戴耳机时间,选择头戴式替代入耳式设备。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摄入有助于皮肤修复。睡眠时患耳侧朝上,避免压迫加重疼痛。
日常应加强体质锻炼,感冒时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若出现听力下降、持续发热或耳周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发展为恶性外耳道炎,需立即进行CT检查并静脉使用抗生素。恢复期可每日用温水清洁耳廓,但须确保水分不进入耳道,同时定期复查至耳镜显示黏膜完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