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冒是哪些症状
肠道感冒通常指病毒性胃肠炎,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病毒性胃肠炎可能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恶心呕吐
病毒侵袭胃肠黏膜时会刺激呕吐中枢,早期表现为饭后或空腹时突发恶心,随后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黄色胆汁,儿童可能出现脱水性哭闹。轻度呕吐可通过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缓解,持续呕吐需静脉补液。
2、腹痛腹泻
肠道病毒感染导致肠蠕动亢进,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绞痛,伴随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每日排便可达10-20次。严重时出现黏液便但无脓血,婴幼儿易发生肛周皮肤破损。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可缓解症状。
3、发热乏力
病毒血症引发体温升高至38-39℃,伴有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老年人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物理降温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栓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4、肌肉酸痛
病毒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梢,表现为腰背部及四肢肌肉酸痛,活动时加重。与流感不同的是通常不伴关节疼痛。热敷按摩可改善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5、食欲减退
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出现厌食、早饱感。急性期建议食用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恢复期逐步添加蒸蛋羹、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肠道菌群。
病毒性胃肠炎患者需注意隔离消毒,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恢复期应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可适量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婴幼儿需监测尿量预防脱水,老年人注意心率变化防止电解质失衡。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