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肿瘤科 > 肿瘤内科
化疗后大量掉发可通过佩戴假发、使用温和洗护产品、补充营养、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化疗药物会损伤毛囊细胞导致脱发,通常停药后3-6个月可逐渐再生。
选择透气性好的假发或头...
若需补充DHA,可以适量吃三文鱼、金枪鱼、核桃、亚麻籽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藻油DHA软胶囊、鱼油软胶囊、DHA乳剂、DHA微囊粉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
癌症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异常肿块、持续性咳嗽、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长期不愈溃疡等表现,具体症状因癌症类型而异。
体表或乳腺等部位出现无痛性硬块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瘤有关,需...
胰腺癌早期症状主要有上腹隐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等表现,症状常呈隐匿性进展。
早期多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钝痛或胀痛,可能放射至腰背部,与肿瘤压迫腹腔神经丛或胰管梗...
糖类抗原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卵巢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良性疾病相关。
糖类抗原125是由体腔上皮细胞分泌的高分子糖蛋白,正...
癌症晚期全身扩散患者的生存期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实际时间受到肿瘤类型、转移部位、身体基础状况、治疗反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癌症恶性程度差异显著,例如甲状腺癌晚期可...
癌症晚期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神经阻滞、放射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肿瘤压迫、骨转移、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缓释片、羟考酮控释片可...
癌症晚期症状主要包括疼痛、消瘦乏力、器官功能衰竭和恶病质,症状发展通常按早期不适、进展期功能障碍、终末期全身衰竭的顺序演变。
肿瘤侵犯神经或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持续性疼痛,...
恶性肿瘤属于癌症的一种,癌症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和少数具有恶性特征的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能力。
恶性肿瘤是癌症的主要类型,其细胞异常增殖且会侵犯周围组织...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生脉饮对冠心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脉饮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
生脉饮中的人参能大补元气,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供血;麦冬可养阴生津,缓解因气阴不足导致的心悸、气短;五味子能收敛固涩,调节心律。对于冠心病患者出现的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生脉饮可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氧化应激等机制发挥辅助治疗作用。临床观察显示,生脉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更好缓解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程度。
但需注意生脉饮不能替代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情况须立即就医。该药禁用于实热证患者,服用期间可能出现口干、轻微头晕等不良反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与某些降压药、抗凝药同时使用。
冠心病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蔬菜水果不少于500克,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每次持续30-40分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呼吸困难等紧急症状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斑秃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局部注射、光疗、植发手术等方式加快恢复。斑秃通常与遗传、免疫异常、精神压力、内分泌失调、感染等因素有关。
斑秃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米诺地尔酊、地奈德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米诺地尔酊能扩张局部血管促进毛发生长,地奈德乳膏可减轻毛囊周围炎症反应,他克莫司软膏通过调节免疫抑制异常攻击。使用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于脱发区域,避免接触眼睛和黏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刺激、干燥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进展期斑秃可口服泼尼松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白芍总苷胶囊等药物。泼尼松片能快速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总苷胶囊可改善毛囊微循环。这些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服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脱发反弹。
顽固性斑秃可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病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能直接作用于毛囊周围,抑制淋巴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治疗时需采用微量多点注射技术,每次注射间隔4-6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眼周区域注射需特别谨慎。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斑秃患者。UVB光疗可调节局部免疫环境,促进毛囊从休止期向生长期转化。治疗前需测定最小红斑量,初始剂量从70%MED开始,每周2-3次,逐渐增加剂量。治疗期间需佩戴专业护目镜,照射后注意皮肤保湿,出现明显红斑应暂停治疗。
对于病程超过2年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稳定期斑秃,可考虑毛发移植术。手术提取后枕部健康毛囊单位,经分离后移植至脱发区域。术后1-3个月移植毛发会经历脱落期,4-6个月后开始重新生长。手术需选择毛囊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活动期斑秃术后可能再次脱落。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和抓挠。
斑秃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注意均衡营养,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B族、锌、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鸡蛋、深海鱼、坚果等。避免频繁染烫头发,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发产品。保持乐观心态,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情绪剧烈波动。治疗期间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毛发再生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脱发区域要注意防晒,外出时可佩戴透气性好的帽子保护头皮。
化脓性骨髓炎与化脓性关节炎是两种常见的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前者主要累及骨髓腔及骨组织,后者则侵犯关节滑膜及周围结构。两者均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及病原学培养,治疗需及时使用抗生素,严重者需手术引流。
化脓性骨髓炎多由血源性感染、外伤或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导致,常见于儿童长骨干骺端。化脓性关节炎则多因细菌经血行、创伤或关节穿刺直接侵入滑膜腔,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两者均与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相关。
化脓性骨髓炎早期以骨髓腔化脓性炎症为主,后期可形成死骨和骨膜反应。化脓性关节炎以滑膜充血渗出为特征,关节软骨迅速破坏,易导致关节强直。影像学上骨髓炎可见骨质破坏与新骨形成,关节炎则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及骨质侵蚀。
化脓性骨髓炎急性期表现为患肢剧痛、拒动,慢性期可见窦道流脓。化脓性关节炎以关节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被动活动疼痛剧烈。两者均可伴高热寒战,但关节炎的局部压痛更集中于关节线,骨髓炎压痛点多在骨干骺端。
血液检查两者均可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骨髓炎诊断依赖X线、CT显示骨破坏,MRI可早期发现骨髓水肿。关节炎需关节穿刺抽液检查,滑液浑浊、白细胞计数超过5万/μL具有诊断意义,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
两者均需足疗程静脉抗生素治疗,骨髓炎常用头孢曲松钠、克林霉素等,关节炎需关节腔灌洗。骨髓炎死骨形成需行病灶清除术,关节炎严重者需关节镜清理。康复期骨髓炎应避免负重,关节炎需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僵硬。
患者应保持患肢制动抬高,急性期禁热敷。加强营养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的补充,促进组织修复。康复阶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出现持续发热或疼痛加重需立即复诊,避免自行调整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儿童患者家长应监督完成全程治疗。
下尺桡关节半脱位可以通过正骨手法复位,但需由专业骨科医生操作。该损伤多由外力扭转或跌倒时手掌撑地导致,表现为腕部疼痛、活动受限及关节畸形。
急性期轻度半脱位在关节未严重肿胀时,医生可能采用牵引旋转手法复位。操作时需固定桡骨远端,对尺骨远端施加轴向牵引并配合旋后动作,听到弹响提示复位成功。复位后需用石膏或支具固定3-4周,避免旋转动作。部分患者伴随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需配合腕关节MRI评估软组织情况。
陈旧性半脱位或合并骨折时,正骨手法可能加重损伤。若关节囊已挛缩或存在骨性阻挡,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反复脱位者可能存在韧带松弛,需进行韧带重建术。儿童患者因骨骺未闭合,暴力正骨可能导致生长板损伤。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腕部旋转运动,康复期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前臂肌力。若复位后持续疼痛或出现手指麻木,需排除正中神经压迫。定期复查X线观察关节对位情况,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可能表现为不对称的痣、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直径超过6毫米或短期内快速变化的皮肤病变。女性患者需特别关注躯干、下肢等部位的皮肤变化。黑色素瘤可能与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自查皮肤并及时就医。
黑色素瘤早期常表现为不对称生长,即痣的两半形状不一致。良性痣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而恶性黑色素瘤可能呈现不规则的分裂形态。女性在自查时可将痣假想为一条中线,观察两侧是否对称。若发现异常,应记录变化情况并尽早就诊。皮肤镜检查可辅助鉴别,必要时需进行组织活检确诊。
黑色素瘤边缘多呈锯齿状、模糊不清或凹凸不平,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不分明。女性需注意观察新发痣或原有痣的边缘变化,特别是出现在经常暴露于阳光下的部位。这种不规则边缘可能伴随病灶向外扩散,属于恶性征象之一。早期识别可通过ABCDE法则评估,及时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
病灶颜色斑驳混杂是黑色素瘤的典型特征,可能同时存在棕、黑、红、白或蓝色调。女性患者常见于背部或小腿的色素沉着区域。颜色分布不均反映肿瘤细胞增殖的异质性,需与普通色素痣的均匀着色区分。皮肤科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皮肤镜观察色素网络结构,异常者需进一步检查。
超过6毫米的皮肤病变需提高警惕,但早期黑色素瘤也可能较小。女性应定期测量可疑痣的直径变化,尤其关注短期内明显增大的病灶。直径评估需考虑个体差异,某些先天性巨痣虽体积较大但属良性。动态监测结合形态学特征判断更为准确,必要时需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
黑色素瘤可能在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大小、形状、颜色或症状的改变。女性需留意痣的表面是否出现渗液、结痂、瘙痒或疼痛等异常。快速进展可能提示垂直生长期,此时肿瘤细胞已向真皮层浸润。定期拍照对比是有效的自查方法,发现变化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女性预防黑色素瘤需做好日常防晒,使用广谱防晒霜并避免正午阳光直射。建议每月在明亮光线下全身皮肤自查,重点检查足底、指缝等易忽略部位。40岁以上人群可每年进行专业皮肤检查,有家族史者应提高筛查频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发现可疑皮损时,须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