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肿瘤内科 > 肿瘤科 > 其它
首页上一页678910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3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心脏彩超诊断卵圆孔未闭主要通过观察房间隔连续性、血流分流信号及卵圆窝结构等指标。卵圆孔未闭在心脏彩超中主要表现为房间隔中部回声中断、左向右分流血流信号或卵圆窝处瓣膜样结构未完全闭合。
心脏彩超检查时,医生会重点观察二维超声下的房间隔图像。正常房间隔应呈现连续完整的回声,若发现卵圆窝区域存在裂隙样回声中断,且直径超过2毫米,需警惕卵圆孔未闭。彩色多普勒模式下,当右心房压力暂时超过左心房时,可捕捉到经卵圆窝的红色过隔血流信号,这种间歇性分流是重要诊断依据。经食管超声能更清晰地显示卵圆窝处的薄层原发隔与继发隔未完全融合,部分病例可见残留的瓣膜样结构随血流摆动。
对于疑似卵圆孔未闭者,需结合右心声学造影提高检出率。从肘静脉注射震荡生理盐水后,若左心腔内出现微泡显影,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Valsalva动作或咳嗽可增加右心压力,使分流更易被观察到。需注意与小型房间隔缺损鉴别,后者缺损边缘通常为纤维组织增厚,而卵圆孔未闭多表现为隧道样结构。部分新生儿期发现的卵圆孔未闭可能随生长发育自然闭合,但成人持续存在的卵圆孔未闭可能与偏头痛、脑卒中等疾病相关。
确诊卵圆孔未闭后,无症状者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应避免潜水等可能诱发反常栓塞的活动。若合并不明原因脑卒中或顽固性偏头痛,可考虑经导管封堵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彩超评估封堵器位置及残余分流情况,同时注意监测有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屏气动作,控制高血压等可能增加右心负荷的因素。
有效的丰胸方法不一定是手术,丰胸方式主要有自体脂肪移植、假体植入、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激素治疗等。
1、自体脂肪移植
自体脂肪移植是通过抽取自身脂肪较多的部位,如腹部或大腿,经过处理后注射到胸部。这种方法避免了异物植入,术后效果自然,但脂肪存活率因人而异,可能需要多次手术。适合身体脂肪较多且希望自然丰胸的人群。
2、假体植入
假体植入是将硅胶或盐水假体通过手术置入胸部,效果立竿见影且持久稳定。手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术后可能出现包膜挛缩或假体移位等并发症。适合希望快速达到明显效果且对假体无排斥反应的人群。
3、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通过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豆制品、坚果、鱼类等,促进乳腺发育。这种方法安全无创,但效果较慢且个体差异大。适合希望通过自然方式改善胸部形态的人群。
4、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通过针对胸肌的训练,如俯卧撑、哑铃飞鸟等,增强胸部肌肉支撑力,使胸部看起来更挺拔。这种方法健康无副作用,但无法直接增加乳腺组织。适合希望提升胸部线条且注重整体健康的人群。
5、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是通过补充雌激素或使用激素类药物刺激乳腺发育,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或健康风险。适合因激素水平异常导致胸部发育不良的人群。
丰胸方法多样,手术并非唯一选择。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健康状态及预期效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式。日常可结合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依赖激素或未经证实的偏方,定期体检确保乳腺健康。
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期通常为1-10年,具体时间与肿瘤分期、治疗反应、个人体质等因素相关。早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能获得长期生存,而晚期患者生存期相对较短。
结肠癌的生存期差异主要取决于确诊时的肿瘤分期。1期患者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多数患者可存活10年以上。2期肿瘤穿透肠壁但未转移,规范手术后配合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仍较理想。3期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进行根治性手术联合放化疗,中位生存期约为3-5年。4期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中位生存期通常在1-3年。除分期外,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分化程度以及基因突变状态都会影响预后。年轻体健、肿瘤分化良好、无RAS/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好。治疗过程中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也是重要因素,部分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建议结肠癌患者保持规律复查,每3-6个月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评估。饮食上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体力状况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久卧。出现腹痛加重、便血或体重骤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可通过参加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情绪。
怀孕期间一天吃两片叶酸通常没有明显危害,但建议遵医嘱按标准剂量补充。叶酸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重要营养素,常规推荐剂量为每天0.4-0.8毫克,过量摄入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症状。
叶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超出日常需求的部分会随尿液排出,短期少量超量服用一般不会蓄积中毒。临床研究显示,每日摄入不超过1毫克叶酸对孕妇和胎儿安全性较高。两片叶酸若为0.4毫克/片的标准剂量,合计0.8毫克仍在安全范围内,但若为5毫克/片的治疗剂量则可能超过每日耐受上限。长期超量补充可能导致胃肠不适、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还可能干扰锌元素吸收。部分孕妇因既往生育过神经管缺陷儿或存在MTHFR基因突变等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备孕及孕期女性应通过膳食和补充剂结合的方式获取叶酸,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豆类等食物富含天然叶酸。服用叶酸补充剂时需注意查看单片剂量,避免与其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同时服用造成叠加效应。若误服过量或出现恶心、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咨询产科或营养科医生调整补充方案。
唱歌大声耳鸣可通过减少声带刺激、调整呼吸方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唱歌大声耳鸣通常由声带损伤、耳蜗毛细胞受损、心理压力、噪声性耳聋、梅尼埃病等原因引起。
1、减少声带刺激
唱歌时避免过度用力发声,控制音量在舒适范围内。声带受到高强度振动可能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引发耳鸣。建议采用腹式呼吸配合发声,每日练习时间不超过1小时。若出现持续性耳鸣,应立即停止歌唱并保持声带休息。
2、调整呼吸方式
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能减少声带负荷。吸气时膈肌下沉使腹部隆起,呼气时通过腹肌控制气流速度。错误的胸式呼吸会导致喉部肌肉过度紧张,可能加重耳鸣症状。可进行吹蜡烛练习,每次持续呼气15秒以增强呼吸控制力。
3、药物治疗
声带炎症引起的耳鸣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减轻水肿,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噪声性耳聋患者可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耳蜗微循环。梅尼埃病导致的耳鸣可能需要盐酸倍他司汀片调节内淋巴液平衡。所有药物使用均需专业医师指导。
4、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能促进声带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耳鸣掩蔽疗法通过播放特定频率背景音减轻主观耳鸣感知。颈部按摩可放松喉周肌群,改善椎动脉供血,但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避免损伤颈椎。
5、心理疏导
长期耳鸣可能引发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建立对耳鸣的正确认知,通过正念训练降低对异常声音的敏感度。群体音乐治疗既能满足歌唱爱好,又能在控制音量环境下重建发声自信。
日常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维持声带湿润,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咽喉。练习前后进行15分钟声带热身与放松,如哼鸣练习与打嘟训练。环境噪音超过85分贝时须使用降噪耳塞。若耳鸣伴随眩晕或听力下降持续超过72小时,需及时进行纯音测听与声导抗检查。声乐爱好者建议每季度进行喉镜检查评估声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