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煮不熟的海鲜可能感染细菌,常见致病菌包括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创伤弧菌等。海鲜未彻底加热时,细菌未被完全杀灭,可能引发胃肠炎、食物中毒或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海鲜中携带的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致病菌,多存在于贝类、虾蟹等海产品中。感染后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脱水或败血症。沙门氏菌污染的海鲜食用后可能引起发热、腹部绞痛和血便,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状更严重。创伤弧菌常见于牡蛎等滤食性贝类,感染后可能引发伤口溃烂或脓毒症,肝硬化或糖尿病患者风险更高。部分海鲜还可能携带诺如病毒,导致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水样腹泻和恶心。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若未被高温杀死,可能寄生于人体肠道引发腹痛和过敏反应。
处理海鲜时应确保中心温度达到90摄氏度并持续加热15秒以上,避免生熟交叉污染。贝类需彻底清洗并去除内脏,高风险人群应避免生食。若食用后出现持续腹泻、高热或皮肤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和针对性治疗。日常可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恢复期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减轻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