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得腰突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体重增加、姿势改变、肌肉松弛、既往腰椎病史等因素有关。妊娠期腰椎间盘突出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妊娠期孕激素和松弛素水平升高会导致韧带松弛,腰椎稳定性下降,增加椎间盘压力。这种生理性变化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尤其在妊娠中晚期更为明显。日常可通过佩戴护腰、避免久站缓解症状,若疼痛加重需就医排除病理性损伤。
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快会使腰椎负荷增加,加速椎间盘退变。体重指数超过标准范围时,腰椎前凸角度增大,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症状。建议控制孕期体重增幅在合理范围,进行低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子宫增大导致重心前移,孕妇常通过腰椎代偿性后仰维持平衡,长期异常姿势可能造成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表现为弯腰时疼痛加剧,可尝试侧卧休息减轻压力,使用孕妇枕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提重物等动作。
激素作用使腰背肌群张力降低,对脊柱的保护作用减弱,轻微外力即可导致椎间盘突出。常见于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者,可能伴有下肢感觉异常。可通过热敷缓解肌肉痉挛,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骨盆稳定性训练。
孕前存在腰椎间盘退变或突出者,妊娠期复发风险显著增高。可能与既往损伤导致纤维环薄弱有关,常表现为单侧坐骨神经痛。需避免久坐久站,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禁用非甾体抗炎药。
妊娠期出现腰痛应优先选择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或水中运动。建议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减轻腰椎压力,日常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维持骨骼健康。若出现下肢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诊,排除严重神经压迫情况。定期产检时需向医生反馈腰椎症状变化,必要时进行MRI检查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