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D可能出现骨骼疼痛、肌肉无力、情绪低落、免疫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维生素D缺乏主要由日照不足、饮食摄入不足、吸收障碍、肝肾疾病、药物影响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确诊。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吸收障碍,引发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成人可能出现腰背痛、髋部疼痛或全身骨痛,活动时加重。儿童可能表现为肋骨与胸骨连接处隆起、下肢弯曲等佝偻病体征。这种情况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或骨化三醇软胶囊,同时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
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肌肉组织,缺乏时可出现近端肌无力,表现为爬楼梯困难、起身费力等。部分患者伴随肌肉抽搐或痉挛。这种情况可能与血清钙降低相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2注射液或阿法骨化醇胶囊,配合适度阳光照射。
维生素D参与神经递质合成,缺乏可能与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相关。患者常出现持续疲劳、兴趣减退、睡眠紊乱等症状。非疾病因素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改善,若伴随其他症状需检测维生素D水平,必要时使用胆维丁乳补充剂。
维生素D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缺乏者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伤口愈合缓慢。部分患者出现反复口腔溃疡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加重。这种情况需评估基础疾病,遵医嘱使用维生素AD胶丸或维生素D3碳酸钙颗粒,同时保证均衡营养。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囟门闭合延迟、出牙晚、身高增长缓慢。严重者出现方颅、鸡胸等骨骼畸形。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按儿科医生建议补充维生素D滴剂,每日保证适量户外活动,辅食添加后多选择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黄等食物。
预防维生素D缺乏需每日接受15-30分钟阳光照射,裸露面部和手臂。饮食可多选择三文鱼、金枪鱼、蛋黄、强化乳制品等。肥胖人群、胃肠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风险群体建议定期检测维生素D水平。补充剂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过量导致高钙血症。出现持续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排除甲状旁腺疾病等继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