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防暑可采用调整活动时间、选择透气衣物、保持适度补水、合理使用降温工具、调整饮食结构等方法。夏季高温易导致老年人中暑或诱发基础疾病,需结合生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
建议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外出活动,避开日晒强烈时段。室内活动时保持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密闭环境。清晨可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午间应安排1-2小时午休。
穿着浅色棉麻材质衣物有助于散热,搭配宽檐帽遮挡阳光。衣物汗湿后及时更换,避免汗液蒸发导致体温骤降。足部选择网面透气鞋,防止局部闷热引发皮炎。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钾饮品补充电解质。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水量。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调整饮水量。
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摄氏度,避免直吹。采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辅助降温。使用电扇时保持空气流通,可配合冰块增强降温效果。睡眠时选择凉席或冰丝床品。
增加冬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菜,适量食用西瓜、梨等水果。主食选择绿豆粥、荷叶粥等清热食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
老年人夏季需每日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居家可备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但须避免与降压药等同时服用。建议子女协助检查防暑设备安全性,定期清理空调滤网。慢性病患者应咨询医生调整夏季用药方案,外出时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和用药信息。社区可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防暑知识讲座,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防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