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中暑可通过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调整衣物、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轻度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下水分流失过快、体温调节失衡等原因引起。
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可选择树荫下、空调房等场所,帮助身体自然散热。若在室内需关闭热源设备,保持空气流通。转移过程中避免剧烈动作加重不适。
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清凉饮品,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次饮用量控制在100-200毫升,间隔10-15分钟补充。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可能引发胃肠痉挛。可配合食用西瓜、黄瓜等高水分水果辅助补水。
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将冰袋包裹毛巾后置于额头、腹股沟处。水温建议25-30℃,避免过冷刺激皮肤。可配合扇风促进蒸发散热,但禁止直接用酒精擦拭。
解开领口、腰带等紧束部位,脱去外层厚重衣物。选择棉质等透气面料帮助排汗散热,必要时更换干爽衣物。若出汗较多可垫吸汗毛巾,防止着凉。
监测体温变化及意识状态,若出现呕吐、抽搐或体温超过38.5℃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间避免立即投入体力活动,保持静卧休息1-2小时。记录不适持续时间,为后续医疗处置提供参考。
处理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加重症状。恢复后24小时内避免再次暴露于高温环境,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量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日常需做好防暑准备,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携带饮用水,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反复出现中暑症状或合并慢性疾病,建议进行专业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