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且可自愈,少数可能引发脱水或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感染性腹泻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
病毒性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常见于儿童,通常伴随低热和呕吐,病程持续3-7天可自行缓解。细菌性腹泻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感染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需抗生素治疗。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病程较长,可能引起肠道溃疡。轻中度腹泻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即可恢复。
当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血便、意识模糊、尿量显著减少或皮肤弹性下降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脱水、败血症或中毒性巨结肠等危重情况。免疫功能低下者、婴幼儿及老年人更易进展为重症,需警惕溶血尿毒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电解质紊乱可诱发心律失常,肠道病原体入血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建议腹泻期间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口干、眼窝凹陷等脱水体征。可饮用淡盐水或米汤补充电解质,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无缓解或出现惊厥、少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培养和血常规检查。日常注意餐具消毒和生熟食分开处理,接触排泄物后需彻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