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脑炎、横纹肌溶解症等并发症。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感病毒可直接侵犯肺部组织或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肺炎。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流感合并肺炎时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性肺炎需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流感病毒可通过直接损伤或免疫反应引发心肌炎症。常见表现包括心悸、胸闷、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确诊后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片等营养心肌药物,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儿童咽鼓管解剖特点使其更易发生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症状。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用药。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
流感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脑实质炎症。典型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需及时住院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必要时进行腰椎穿刺检查。
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骨骼肌细胞坏死溶解。特征性表现为肌肉剧痛、酱油色尿、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治疗需大量补液碱化尿液,监测肾功能变化,严重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
流感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汤面等食物。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过早恢复剧烈运动。居家期间保持空气流通,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湿度。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秋季定期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