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主要类型,普通感冒通常由鼻病毒等引起,流行性感冒则由流感病毒导致。
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喉咙痛等,通常不伴有高热。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在5-7天,可通过多休息、多饮水等方式缓解症状。若症状较重,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氨咖黄敏胶囊、感冒清热颗粒等药物对症治疗。
流行性感冒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所致,起病急骤,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可能伴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流感具有较强传染性,易在人群密集场所传播。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缓解症状。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而流感仅由流感病毒导致。普通感冒病毒变异较慢,流感病毒则容易发生抗原变异,这也是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更新的原因。两种感冒的病原体在传播方式、致病机制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区别。
普通感冒以局部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等,全身症状较轻;流感则以全身症状为突出表现,高热、乏力等症状显著。普通感冒并发症较少,流感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威胁较大。
预防普通感冒需注意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基础防护;预防流感除基础措施外,还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对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效果显著。在流感高发季节,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隔离。
感冒期间应注意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居室保持适宜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流感患者应做好隔离防护,避免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