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可通过姑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肝癌晚期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黄曲霉毒素暴露、肝硬化进展、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姑息治疗旨在缓解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常用镇痛药物包括盐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阿片类药物,联合加巴喷丁胶囊辅助神经痛控制。针对腹水可腹腔穿刺引流,合并黄疸时采用胆道支架置入解除梗阻。
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信号传导发挥作用。常用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瑞戈非尼片等多激酶抑制剂,需监测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评估药物敏感性,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可激活T细胞抗肿瘤免疫。适用于微卫星不稳定或PD-L1高表达患者,可能引发免疫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治疗前需评估甲状腺功能和自身抗体水平。
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局限性病灶,可采用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电极置入肿瘤,通过高温使癌细胞凝固坏死。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肝区疼痛,需预防出血和感染。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碘化油栓塞血管。可控制肿瘤生长并减少全身副作用,需间隔4-6周重复进行。术后可能出现发热、恶心等栓塞后综合征。
肝癌晚期患者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适当进行床边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家属需协助记录每日出入量、疼痛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出现意识改变、呕血等急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