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健康方式洗澡可通过控制水温、缩短时间、选择温和清洁产品、及时保湿、避免过度搓擦等方式实现。
秋季洗澡水温建议保持在38-40摄氏度,过热的水会破坏皮肤表面油脂层,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洗澡前可用手肘测试水温,避免烫伤。皮肤敏感人群或老年人可适当降低水温至35-37摄氏度,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秋季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过长时间浸泡会使皮肤角质层过度水合,削弱屏障功能。淋浴比盆浴更有利于保护皮肤油脂,建议优先选择淋浴方式。婴幼儿洗澡时间可缩短至5-10分钟。
选择pH值5.5左右的弱酸性沐浴露,避免使用碱性强的香皂。含有甘油、神经酰胺等保湿成分的沐浴产品更适合秋季使用。皮肤干燥人群可间隔使用沐浴油,或在沐浴露中添加几滴橄榄油增强保湿效果。
洗澡后3分钟内是涂抹保湿产品的最佳时机,此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有助于锁住水分。选择含尿素、透明质酸、角鲨烷等成分的身体乳,重点涂抹四肢等容易干燥部位。敏感性皮肤建议使用无香精、无酒精的医学护肤品。
秋季应减少使用搓澡巾等物理去角质工具,过度清洁会损伤皮肤屏障。沐浴时用毛巾轻柔擦拭即可,特别要避免对已经出现干燥脱屑的皮肤部位用力搓洗。老年人洗澡时可使用柔软的海绵辅助清洁。
秋季洗澡后要注意保暖,及时擦干身体特别是皮肤皱褶部位,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保持室内适宜湿度,可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的相对湿度。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物如胡萝卜、坚果等,从内而外改善皮肤干燥问题。如出现严重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皮肤科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