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鸡蛋通常不建议直接食用,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风险。鸡蛋未经加热处理时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易引发胃肠炎等疾病。
鸡蛋在生食状态下蛋白质吸收率较低,仅为50%左右,而煮熟后可达90%以上。生鸡蛋含有抗胰蛋白酶和抗生物素蛋白,前者会干扰蛋白质消化,后者影响生物素吸收。生蛋清中的卵黏蛋白还会与肠道消化酶结合,降低营养利用率。从食品安全角度,沙门氏菌在71℃以上加热15秒即可灭活,但生食无法达到该效果。日本等有生食鸡蛋习惯的国家,会通过严格检疫和巴氏杀菌处理降低风险,普通市售鸡蛋未经过此类特殊处理。
部分特殊人群更需避免生食鸡蛋。孕妇免疫功能较弱,感染沙门氏菌可能导致严重脱水甚至诱发宫缩。儿童胃肠屏障功能不完善,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均更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后可能出现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某些特殊饮食方式如生酮饮食可能包含生鸡蛋,但需确保使用经过巴氏消毒的蛋液产品。
若需食用生鸡蛋,应选择标明可生食的灭菌蛋产品,并注意冷藏保存。普通鸡蛋建议加热至蛋白完全凝固、蛋黄开始凝固的状态,此时中心温度可达70℃以上。日常烹饪中,溏心蛋的加热时间需控制在6分钟以内,温泉蛋需保持65℃恒温30分钟。鸡蛋储存时应与其他食物隔离,避免交叉污染。出现腹痛、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大便培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