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者可适量增加高钙食物、富含维生素D食物、优质蛋白食物、镁含量高食物及低钠食物的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雷洛昔芬片或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等药物。
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每100克含钙量超过100毫克,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酸奶。豆腐干、黑芝麻等植物性食物钙吸收率较低,建议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长期钙摄入不足可能导致骨密度持续下降,增加脆性骨折风险。
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类每周食用2-3次可补充维生素D,蛋黄与动物肝脏需控制摄入避免胆固醇过量。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肠道钙吸收效率,表现为血钙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升高。阳光照射不足人群建议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鸡胸肉、瘦牛肉等瘦肉每日摄入50-75克为宜,过量蛋白质会增加尿钙排泄。大豆及其制品含异黄酮有助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蛋白摄入量。
杏仁、腰果等坚果每日建议食用15-20克,菠菜、羽衣甘蓝等深色蔬菜镁生物利用率较高。镁参与羟基磷灰石结晶形成,缺乏时可能影响骨基质矿化过程。肾功能不全者需警惕高镁血症风险。
新鲜蔬菜水果替代腌制食品,每日钠摄入应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高钠饮食会导致尿钙排泄量增加,长期可能加速骨量流失。合并高血压患者更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等加速骨流失行为。体重过轻者需通过营养干预达到BMI18.5以上,绝经后妇女可进行抗阻力训练增强骨骼应力刺激。所有饮食调整需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结合骨代谢指标动态评估,药物治疗方案须由内分泌科或骨科医生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