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在温度高的环境下可能会变质。高温会加速油脂氧化酸败,导致营养价值下降并产生有害物质。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高温环境下分子运动加剧,与氧气接触概率增加,易发生氧化反应。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存放时,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会快速升高,出现哈喇味、颜色变深等现象。植物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如亚麻籽油、葵花籽油等,高温下稳定性越差。日常储存应避免将油瓶放置于灶台、暖气片等热源附近,使用后及时密封瓶盖。
部分特殊工艺处理的食用油如高油酸花生油、椰子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高温环境下相对稳定。但长期处于超过60摄氏度的环境中,仍会发生缓慢氧化。工业级精炼油因添加抗氧化剂,短期高温储存影响较小,但家庭开封后仍需按常规保存。若发现粘稠度异常、出现絮状物或刺激性气味,应立即停止食用。
建议将食用油储存在阴凉避光处所,环境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下。购买时选择小包装产品,开封后尽量3个月内用完。烹饪时避免油温超过烟点,反复煎炸的油脂应及时更换。对于已变质的食用油,不可继续食用或二次加工,需作废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