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可通过保持外阴清洁、使用抗真菌药物、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清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妊娠期激素变化、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或肥皂。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消毒。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月经期需增加卫生巾更换频率,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真菌。
需遵医嘱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等抗真菌药物。这些药物可直接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缓解外阴瘙痒、豆腐渣样白带等症状。用药期间禁止性生活,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
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如蛋糕、甜饮料等。适量增加无糖酸奶、大蒜、洋葱等含天然抗真菌成分的食物。保持水分摄入有助于代谢废物排出,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
禁止阴道灌洗或使用妇科洗液冲洗阴道内部,以免破坏正常菌群屏障。阴道具有自洁功能,过度清洗可能加重菌群失调。仅需清洁外阴皮肤皱褶处,水温不超过40℃为宜。
治疗结束后需在下次月经干净后复诊,通过白带常规检查确认疗效。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血糖异常、免疫缺陷等潜在诱因。伴侣出现龟头红斑或瘙痒时需同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游泳后及时更换泳衣。治疗期间禁止盆浴、使用公共浴池,毛巾等个人用品需煮沸消毒。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需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出现外阴红肿溃烂、发热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