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病情描述:
现在得乙型肝炎病毒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这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等途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感染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严重时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1、血液传播

    接触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是主要传播方式。常见于输血、共用注射器、纹身、穿耳洞等操作中器械消毒不彻底的情况。病毒可通过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即使微量血液也可能造成感染。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严格筛查献血员血液可有效预防。

    2、母婴传播

    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概率较高。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密切传播。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大部分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无防护的性行为可能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可经生殖道黏膜微小破损进入血液。多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较高。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概率,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措施。

    4、破损皮肤接触

    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存在传播风险。病毒可通过皮肤破损处或黏膜侵入,如口腔溃疡、牙龈出血时共用餐具也可能传播。保持个人卫生用品专人专用,避免皮肤黏膜破损时接触他人血液。

    5、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如牙科器械、内窥镜、手术器械等。透析患者、频繁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风险较高。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推广一次性医疗器械,医务人员应接种疫苗并做好职业防护。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方式是接种乙肝疫苗,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发生高危暴露后应及时就医评估。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护肝脏功能。

相关文章
慢性结肠炎的饮食要求是什么
现在很多的病症,都讲究食疗,就是患者日常的饮食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就能保证病情的尽快恢复。这种慢性结肠炎的患者在日常可以经常吃蜂蜜制品,来养胃。然后吃饭不能过量,要准时吃饭,然后改掉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就能更好的帮助病情康复。
慢性结肠炎出血原因
慢性结肠炎患者之所以会在患病期间出现出血的状况,是有很多原因所导致的。目前比较常见的原因有腹泻、并发症,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滥用抗生素等。症状较轻的患者出血量并不是很多,但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存在着大量出血的情况,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休克的现象。
慢性结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结肠炎属于目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作在人体上的一种肠胃方面的病症,而想要避免该病症的发作,首先就应该了解其常出现的病因。导致人体发作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有食物过敏、滥用抗生素以及病毒或细菌感染等。
慢性结肠炎如何止泻
慢性结肠炎在目前的医学上出现几率比较高,会导致患者伴有很多症状,所以需要积极的止泻,止泻的过程中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可以选择中药治疗,也可以选择西药治疗,另外也应该积极的缓解疼痛,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选择止泻的药物。
什么是慢性结肠炎活动期
慢性结肠炎活动期时患者会发生很多的症状,比如腹泻、腹痛。一般腹痛表现为左下腹部阵痛,有的会涉及全腹痛,另外还会伴有乏力、多梦、消瘦等等的不适感,所以要及时检查与治疗,可以通过内镜检查,通过药物与外敷的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