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和艾滋病的传染概率取决于具体传播途径,淋病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概率通常高于艾滋病,但艾滋病可通过血液、母婴等多途径传播且危害更严重。
淋病由淋球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黏膜直接接触含菌分泌物后,淋球菌可快速附着在泌尿生殖道、直肠或咽喉黏膜上,单次无保护性行为感染概率较高。该病潜伏期短,感染后2-5天即可出现尿道流脓、排尿灼痛等症状,患者因症状明显更易发现和就诊。但部分女性感染者症状隐匿,可能成为潜在传染源。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单次无保护性行为传染概率低于淋病。病毒需突破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才能建立感染,完整皮肤接触不会传播。但艾滋病病毒可经输血、共用针具、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病毒进入人体后潜伏期长达数年,感染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却具有传染性,这种隐蔽性增加了防控难度。艾滋病会破坏免疫系统,未经治疗最终可导致严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预防两类疾病均需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高危性行为。怀疑暴露后应及时就医,淋病可通过抗生素治愈,艾滋病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降低感染风险。定期进行性传播疾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