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症。淋病主要有急性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附睾炎、新生儿结膜炎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导致不孕不育或全身播散性感染。
淋病奈瑟菌是革兰阴性双球菌,对干燥、高温敏感,但在湿润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该菌主要侵犯柱状上皮细胞,可产生β-内酰胺酶导致耐药性。实验室检查可通过分泌物涂片镜检、细菌培养或核酸扩增试验确诊。
性接触是最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阴道交、肛交和口交。间接接触被污染衣物或器具也可能感染。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导致新生儿眼炎。潜伏期通常2-10天,男性症状较明显,女性易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男性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尿道脓性分泌物。女性常见阴道分泌物增多、排尿不适,但半数患者症状轻微。直肠感染可有肛门分泌物和里急后重。咽部感染多无症状。并发症包括附睾炎、前列腺炎、输卵管炎等。
需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尿道/宫颈分泌物革兰染色可见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培养是金标准,可采用改良Thayer-Martin培养基。核酸扩增技术灵敏度高,可用于尿液筛查。药敏试验对指导治疗很重要。
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片是首选方案。对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可用大观霉素注射液。性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治疗后1-2周需复查培养。耐药菌株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必要时住院治疗。
预防淋病需坚持使用避孕套,避免高危性行为。出现症状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完成规范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单独使用浴具,衣物高温消毒。急性期应多饮水,避免辛辣食物。治愈后应定期复查,建立安全性行为观念,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