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高危行为后可通过紧急阻断、医学检测、心理干预、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高危行为通常由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具、职业暴露、母婴垂直传播等原因引起。
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可降低感染风险,常用药物包括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恩曲他滨、拉米夫定等,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28天规范用药。
需在暴露后第1、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窗口期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检测结果阴性方可排除感染。
专业心理咨询可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认知行为疗法能纠正错误认知,必要时可使用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
即使初次检测阴性仍需持续随访,复查期间应避免再次暴露,出现皮疹、持续腹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高危行为后应保持健康作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免疫负担,严格遵医嘱完成所有随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