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是否感染梅毒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主要方法有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脑脊液检查、病史与体格检查等。
通过检测血液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可明确感染。TPPA和TPHA是常用方法,感染后2-4周可检出,阳性结果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该方法特异性高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感染与既往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判断。
RPR或TRUST试验检测心磷脂抗体,抗体滴度变化可反映疾病活动度。初筛阳性需用特异性抗体试验验证,该检查可用于疗效监测,治疗后滴度下降提示治疗有效。但可能出现生物学假阳性,需结合临床判断。
从一期梅毒硬下疳或二期梅毒皮疹渗出液中直接观察梅毒螺旋体,阳性可确诊。该方法适用于早期梅毒皮损期,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需在皮损出现后1-2小时内取样检测。
神经梅毒需进行脑脊液VDRL试验和细胞计数。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伴VDRL阳性可诊断神经梅毒。该检查适用于三期梅毒或血清学阳性伴神经系统症状者,需在专业医疗机构操作。
需详细询问高危性行为史、既往治疗史,检查皮肤黏膜有无硬下疳、梅毒疹等特征性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典型临床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但最终确诊仍需实验室证据。
建议有高危行为者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避免自行判断。日常应使用安全套,固定性伴侣,确诊后需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梅毒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性。孕妇需在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以防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