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抓伤后可通过清洁伤口、消毒处理、观察症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猫抓伤可能由动物抓咬、细菌感染、免疫低下、伤口污染、未及时处理等原因引起。
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去除表面污染物和猫唾液。冲洗时从伤口中心向外打圈清洁,避免用力揉搓导致损伤加重。若伤口较深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冲洗后轻拍干水分。
冲洗后使用碘伏或75%酒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面积需超过伤口边缘3厘米。避免使用红药水或紫药水等染色消毒剂,以免影响后续观察。消毒后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浅表伤口,深部伤口需加压包扎。
密切监测伤口是否出现红肿热痛、渗液增多、发热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猫抓病潜伏期通常3-10天,可能出现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若48小时内出现伤口异常或发热,需考虑细菌感染或巴尔通体感染可能。
若猫未接种狂犬疫苗或状态不明,需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根据暴露分级,三级暴露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疫苗超过5年未加强者需接种加强针,具体方案需咨询疾控中心。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接触污染物。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别注意,猫抓病可能引发心内膜炎或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受伤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促进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更换敷料时注意手部清洁,接触流浪猫后需用抗菌洗手液彻底清洗。若猫在10日内出现异常死亡,应立即报告疾控部门进行检测。伤口愈合期间出现发热、化脓等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