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治疗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隔离防护、增强免疫力等。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常用药物包括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发挥作用,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抗病毒治疗能减轻症状严重程度,降低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概率。
针对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咳嗽明显者可服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鼻塞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卧床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
流感可能引发病毒性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更需密切监测。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流感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热退后24小时,减少与他人密切接触。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及时处理使用过的纸巾。经常用肥皂洗手,对接触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家庭成员应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恢复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和维生素D滴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季节性流感的有效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年接种。
流感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新发症状需及时复诊。恢复期仍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导致病情反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温水,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流感痊愈后2-4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循序渐进恢复日常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