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通常对身体影响较轻,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多数情况下1-2周可自愈。感冒可能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
普通感冒病毒主要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鼻黏膜充血会引起鼻塞和流涕,咽喉部炎症可能引发咽干、咳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摄氏度。这些症状通常在3-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缓解。感冒期间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产生抗体对抗病毒,这也是病程自限性的原因。适当休息和饮水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
当感冒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表现时需警惕并发症。细菌性中耳炎可能表现为耳痛和听力下降,多见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可能出现咳黄痰、胸闷,肺炎则伴随持续高热和呼吸困难。慢性心肺疾病患者感冒后更易出现病情恶化。免疫缺陷人群可能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心悸、胸痛。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评估,避免延误治疗。
感冒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2升,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缓解鼻部症状。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心肺负担,症状完全消失前不建议恢复高强度工作。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混合感染。若咳嗽超过10天或发热反复,建议到呼吸内科就诊排除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