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邪病证的特点是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游走不定、易袭阳位、多兼他邪。风邪为六淫之首,常与寒、热、湿等邪气结合致病,临床表现多样,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施治。
风邪致病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如风寒感冒可见突然恶寒发热,风热犯肺可突发咽喉肿痛。风性善行数变,病情变化快,如风中经络可致口眼歪斜在数小时内形成。风邪袭表时多先犯头面,出现头痛、鼻塞等上焦症状,符合其轻扬开泄的特性。
风邪致病的症状常呈现游走性,如行痹可见关节疼痛部位不定,风疹块时隐时现。风胜则动,易引发肢体震颤、抽搐等动风症状,如肝阳化风证见手足蠕动。风邪侵袭肌表可致皮肤瘙痒无定处,与湿邪相兼则见湿疹渗液蔓延。
风邪易与其他外邪结合形成复合病邪,风寒证见恶寒无汗,风热证现咽红肿痛,风湿证伴关节重着。内风多与脏腑失调相关,如肝风内动见眩晕抽搐,血虚生风现皮肤干燥脱屑。风与火相煽可致高热惊厥,与痰相搏则发为中风昏迷。
风邪具有向上向外的特性,多侵犯人体上部与肌表。风袭太阳经可见项背强痛,风犯肺卫则鼻塞流涕。头为诸阳之会,风邪上扰清窍可致头晕目眩。体表腠理疏松处更易受风,如面瘫常见于耳后受风后发病。
风邪致病具有传变快的特点,表证未解可内传脏腑,如风湿热邪内陷心包。症状表现具有阵发性,如癫痫发作突然昏仆。病情轻重变化大,轻者如伤风咳嗽,重者如中风偏瘫。风性主动,症状多与运动异常相关,如面肌痉挛、角弓反张等。
预防风邪致病需注意避风保暖,尤其出汗后忌直吹冷风。适度锻炼增强卫外功能,饮食宜清淡少食发物。出现头痛恶风等症状可饮用姜糖水发散表邪,关节游走疼痛可用艾叶煎汤外敷。若见口眼歪斜、肢体抽搐等严重风动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针灸或中药息风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