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鼻漏可能由颅底骨折、颅脑手术创伤、颅内肿瘤、先天性颅底缺损、颅内感染等原因引起。脑脊液鼻漏是指脑脊液通过颅底缺损部位流入鼻腔,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清水样鼻漏,可能伴随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
颅底骨折是脑脊液鼻漏最常见的原因,多由头部外伤导致。颅底骨质薄弱区域如筛板、蝶窦等部位骨折后,硬脑膜撕裂可形成脑脊液漏。患者可能出现头痛、鼻腔持续流出清亮液体,低头时加重。治疗需卧床休息,严重时需手术修补。
颅脑手术如垂体瘤切除术、颅底肿瘤切除术等可能损伤颅底结构,导致医源性脑脊液漏。术后出现持续性鼻漏需警惕,可能伴随颅内感染风险。明确诊断后常需二次手术修补,术中可使用生物胶或筋膜组织封闭漏口。
垂体瘤、颅咽管瘤等颅内肿瘤生长可能侵蚀颅底骨质,破坏硬脑膜完整性引发脑脊液漏。肿瘤压迫还可导致视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症状。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并行颅底重建,术后可能需放射治疗控制残余肿瘤。
胚胎发育异常可导致颅底骨质先天性缺损,常见于筛板、蝶窦区域。患者可能自幼出现反复脑膜炎发作,或在外伤后突发脑脊液漏。高分辨率CT可显示骨质缺损,治疗多采用鼻内镜下颅底修补术。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感染可导致颅底骨质破坏,继发脑脊液漏。患者多有发热、颈强直等感染表现,脑脊液检查可见炎性改变。治疗需控制感染后评估漏口情况,必要时手术干预。
脑脊液鼻漏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剧烈咳嗽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保持半卧位休息。饮食宜清淡,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出现发热、剧烈头痛等感染征象需立即就医,未经治疗的脑脊液鼻漏可能导致严重颅内感染。确诊后应根据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通过手术修补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