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一结局。慢性肾炎的进展速度与病情控制、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慢性肾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肾功能可能逐渐恶化。早期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轻度水肿,此时积极干预可延缓病情。通过规范用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血压和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等措施,多数患者能长期稳定肾功能。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血肌酐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变化。
少数患者可能因遗传因素、反复感染或治疗不及时导致肾功能持续下降。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时,可能出现尿毒症症状如严重贫血、皮肤瘙痒、意识模糊等。此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
慢性肾炎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预防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减少时及时就诊。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