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肾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59581次浏览

肾脏病严重导致肾功能受损、血液动力学变化、肾毒性药物影响等,均可引发慢性肾衰竭。
  1、肾脏病变严重所致
  患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间质性肾炎等肾脏疾病时,治疗不及时,导致肾功能严重受损,可出现慢性肾衰竭。
  2、血液动力学变化所致
  发生休克、心力衰竭、血栓、中暑等疾病时,人体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导致血液灌流量不足,含氮废物在肾脏中堆积,加重肾脏负担,也会引发慢性肾衰竭。
  3、毒性物质损害所致
  许多药物有一定肾毒性,如抗生素、化疗药物、非固醇类的止痛剂,如果长期盲目应用此类药物,严重损伤肾功能,可导致慢性肾衰竭。长期大量喝酒,铅、汞、水银等重金属中毒,也会使肾脏出现毒性反应,导致肾功能减退,引发慢性肾衰竭。

相关推荐

慢性肾衰竭能治愈吗
慢性肾衰竭不能治愈,慢性肾衰竭可能是急性肾衰竭,没有能够及时进行医治导致病情反复的发作形成的慢性衰竭,通过规范治疗只能够控制病情,主要慢性肾衰竭会随着时间的增长,病情会逐渐的加重,最终会形成尿毒症。慢性肾衰竭通过药物治疗虽然并不能够使肾功能得到逆转,但是能够使血肌酐、血尿素氮恢复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没有控制好身体的病情,会导致比较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出现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最终会诱发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11

68802次收听

血bun正常值
血bun正常值临床上用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参考数值。
慢性肾衰竭可以吃什么
慢性肾衰竭患者可以在饮食上多吃一些低蛋白类的食物、高钙类的食物,避免增加肾脏的压力。对于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一些低钾低钠类的食物。而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行,还要多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
慢性肾衰竭早期症状有哪些
慢性肾衰竭早期症状并不太明显,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水肿、恶心、食欲不佳、贫血、面色苍白的症状。还有患者会出现尿液中有泡沫,夜尿增多的症状,当患上肾衰竭后,患者一定要坚定信心,多休息,合理的饮食,这样对疾病会有很多的帮助。
慢性肾衰竭能吃什么水果
水果虽然对于健康很有好处,但是对于生病的人来说,选择需要慎重。柑橘不仅汁多味美,还有保护肾脏的功用,香梨中还含有天门冬素,对人体肾脏保健有特殊功效,草莓被成为活的维生素丸,对整个免疫系统都有很好的增进作用,慢性肾衰竭患者可以适当食用。
慢性肾衰竭如何治疗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药物治疗可服用碳酸氢钠、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以及磷结合剂等。手术治疗是直接进行肾移植,其他治疗就是进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慢性肾衰竭能致死吗
慢性肾衰竭是因为各种疾病长期损害肾脏。出现大量的肾脏的组织被毁损,慢性肾衰竭疾病是不可逆转的,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慢性肾衰竭会导致患者死亡。慢性肾衰竭的患者,由于水分排泄不畅,造成患者高度的浮肿,胸腹腔的积液,对心脏造成压力。
语音时长 02:50

2018-09-30

60122次收听

慢性肾衰竭可以治愈吗
慢性肾衰竭是治不好的,慢性肾衰竭分五期,早期是可以逆转的,如果到晚期就不可逆转了。在不可逆转的阶段,治疗目的是要保存残余的肾功能,就是把好的肾功能保护好;另外,要延缓肾脏病的进展。虽然晚期肾衰竭不能治愈,但是如果早期干预、合理治疗,病程可能就会迁徙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不会进展到尿毒症。所以,肾脏病虽然治不好,但是如果干预得当,患者就能达到长期的稳定、达到长期的缓解。因为目前治疗手段、干预方式比较多,达到长期缓解就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目的。如果能达到长期缓解,尽量延缓进展到终末期的时间。所以,慢性肾脏病虽然治不好,但一定要积极治疗。
语音时长 02:02

2018-09-29

58872次收听

慢性肾衰竭可不可以预防
慢性肾衰竭一定能预防,如果体检发现尿里有问题,就是有慢性肾脏病,患者就要引起重视。比如预防,去肾科、专科就诊。如果有蛋白尿、有血尿,可以用药干预,尽量把血尿、蛋白尿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在糖尿病的早期,如果把血糖控制好,可以不发生肾脏病变;高血压也是一样,如果高血压早期就用药达标,也是不会发生肾脏病变。所以,肾脏肾衰竭可以预防,但是一定要全面的管理,不是用一种方法就可以预防。包括肥胖、高尿酸患者,有的人有高尿酸没有症状,就不去管它,但长期就会造成痛风肾;肥胖也会引起肥胖相关性肾病。如果把对肾脏危害因素去掉以后,把肾脏保护好,肾脏肾衰竭是可以预防的。所以,肾脏病是完全可以预防;一定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就可以预防肾衰竭。
语音时长 01:59

2018-09-29

59811次收听

慢性肾衰竭是尿毒症么
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其实是一个问题,只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分成五期,五期都可以叫慢性肾功能衰竭。当最终出现临床症状,如有恶心、呕吐,代谢产物不能清除出去时,就叫做尿毒症。所以它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最终的表现,最末期时可以出现尿毒症,可以有消化道的症状,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出现肾性贫血,电解质的紊乱可以出现高钾、浮肿、尿量少,这些都是尿毒症的一些表现。
语音时长 00:54

2018-09-21

54251次收听

01:57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的原因很多,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遗传性肾脏疾病以及长期服用解热镇痛剂及接触重金属一般将慢性肾衰竭分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终末期四期。
02:25
慢性肾衰竭分几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可以分五期,在第一期到第三期时,症状都不是特别明显,不到医院检查一般无法发现,到第四期时可能有一些症状出现,可能有消化道的症状或血液系统的症状;到第五期时,叫尿毒症期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这时候的病人症状会更明显。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一期的时候就能看到有血尿、尿蛋白,虽然是慢性肾脏病第一期,这时的肾功能是正常的,肌酐也正常。第二期是肾小球的滤过降低,正常人在90以上,如果在60到89之间,叫肾功能不全。第三期是肾小球滤过率在59到30,第四期是29到15,最后一期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即终末期。
02:38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体内的代谢产物无法清除出去,影响到身体的各个系统。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早影响的系统是消化系统,病人可以表现恶心、食欲差等症状。大量的毒素不能从尿排出,会侵袭消化道黏膜,使黏膜出现溃疡、出血。第二,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贫血的症状,肾脏可以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当肾功能衰竭时,促红素减少,病人会出现贫血。有时病人还可能出现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第三,慢性肾功能衰竭呼吸系统的症状,患者说话时有氨味;还有皮肤的症状,比如皮肤瘙痒;还有心血管系统,病人可能出现难控制的高血压。
02:48
血液透析注意事项
如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已经开始接受血液透析,这时首先要注意,透析一定要遵从医嘱,每周透三次,每次4到5个小时,彻底地清除毒素,不要随意地减少透析剂量。如果透析的不充分,毒素在体内堆积的时间比较长,会造成更多的并发症。第二,开始透析以后,透析期间要控制体重增长,因为透析以后尿可能会越来越少,水分会滞留在体内,这时候体重不要增加超过本身体重的5%。第三,注意造瘘的手,透析都有内瘘,手要很好地保护,它是患者的生命线,以后透析10年、20年都要靠它,所以要保护好。
02:17
慢性肾衰竭的危害
慢性肾衰竭的危害,包括尿量的明显减少以及伴随血压增高、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慢性肾衰竭对于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个疾病会发展到尿毒症这种程度,会引起来尿量的明显减少以及伴随血压增高、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问题。患者需要引起来重视,通过相关检查来评估患者具体的病情、病因,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延缓肾脏疾病恶化的速度。通过药物、生活、饮食方面的综合调理来预防慢性肾衰竭发展为尿毒症。平时在生活方面注意不能熬夜、过度劳累以及预防受凉感冒。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这个原则,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定期的随诊复查,监测病情变化。